引言:


ADAS 渗透率提升带来车载摄像头增量机会,车载摄像头的功能由成像(记录画面)升级为感知(准确捕捉对象),对测距要求提升,像素突破到 8M 水平,单车摄像头价值量快速上升。车载镜头、激光雷达发射端厂商随着 L2/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 2023 年继续快速提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 L2 级核心传感器今年存在规模化装车机会。


(1)车载摄像头:是各种方案的感知基础,尤其龙头特斯拉将于年中在 Cybertruck 上搭载HW4.0 平台,摄像头像素大幅升级,有望驱动造车新势力及传统燃油车企快速跟进 ADAS 高端摄像头上车方案,核心技术环节镜头厂商受益。推荐关注:联创电子、舜宇光学科技。

(2)激光雷达:随着前视激光雷达量产车型快速增加以及补盲雷达开启上车元年,2023 年激光雷达有望实现从 1 至 N的规模化装车。推荐高价值量的发射端厂商:长光华芯、炬光科技

(3)2022 年座舱元宇宙生态蓝图正在逐步搭建,多屏、分区音响、 AR-HUD、云游戏、AR/VR 上车等将不断助推座舱成为汽车娱乐中心,2022年理想 L9/L8 热卖证明座舱生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屏幕大尺寸化及多屏交互是短期内快速提升座舱体验的重要路径,是座舱生态率先实现规模落地的一环。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智车行家整理。

01

渗透率:2023 年我国L2/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达到 40%/6% 

2022 年以来,我国推出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促进 L3/L4 智能驾驶发展,北上广深等多地相继推出相关政策刺激智能网联车智能化升级并支持无人驾驶路测开展。12 月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将支持推进汽车三化及智能驾驶,政策大力铺开为 2023 年智能驾驶发展奠基。2023 年,我们认为地方智能驾驶相关路测政策、智能网联车 5G 和高精度地图覆盖率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 L2/L2+渗透率上升,我们预测 2023 年 L2/L2+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超过40%/6%。 
L2 低阶辅助驾驶标配率稳定增长趋势显著。据我们统计,2022 年 1-12 月 L2 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为34.4%。其中2022 年12 月L2 级辅助驾驶渗透率为40.4%。2022 年 11 月低阶辅助驾驶配置功能——360 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标配率为 39.8/42.6/60.3/47.4%,自动泊车入位标配率到 17.3%,自动变道标配率为 5.6%。
随着 360 全景影像标配率提升,倒车影像标配率开始下滑。相比 2021 年 1 月,360 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保持标配率分别为 25.5/21.4/42.9/22.7%。 
智能驾驶域中,考虑到 L3 级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法规、权责、以及技术长尾问题,我们预测 2023 年,辅助驾驶配置向 L2/L2+级别升级将是主要趋势。因此,我们看好配套L2 级辅助驾驶的零部件迎来稳健增长。高像素摄像头、激光雷达是实现 L2/L2+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器。

L2+领头企业快速发展。2022 年L2+(蔚小理和特斯拉等智能驾驶领跑企业)渗透率为3.5%,我们认为 2023 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 6%。L2+不断引领行业技术水平,如蔚小理在 2022年陆续进行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更新。特斯拉也将于 2023 年推出 HW4.0,升级硬件配置。 
1) 小鹏于 3Q22 推出 Xpliot4.0 和 XNGP,预计将于 2023 年陆续上车。其中,Xpliot4.0在芯片上选择了算力更高的 Orin 芯片,添加了高速 NGP、停车场 VPA 泊车以及出入匝道等辅助驾驶功能;小鹏第二代自动驾驶平台 XNGP 是行业内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预计将在 2024 年完成全场景打通。
2) 蔚来于 1Q22 推出 NAD,ET7 成为首台搭载 NAD 的车型,相比 NIO Pliot,NAD采用了算力更高的 Orin 芯片,同时还配备了激光雷达和更多的摄像头,硬件配置全面提升。12 月蔚来发布 NOP+,在 NT2.0 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对 NOP 技术升级。 
3) 理想于 9M22 推出 Li AD Pro/Max,添加了高速自动辅助驾驶功能。MAX 版采用了Orin 芯片,拥有比 Pro 版本更大的算力,同时 MAX 版本搭载了激光雷达,8MP 摄像头数量增加。


02

摄像头:摄像头是感知基础,关注 ADAS 高端摄像头机会 


国内汽车市场复苏叠加智能化时代自动驾驶推广,推动车载镜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华经情报网预测 2025 年中国车载摄像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230 亿元。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2021 与2022 年汽车销量分别增长 3.8%和2.1%,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另一方面,随着自动驾驶逐步推广,单车摄像头模块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CINNO Research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乘用车单车平均摄像头搭载颗数呈阶梯式增长趋势,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约为2.7 颗,同比增加约 0.3 颗,环比增加约0.1 颗。2017 至2020 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从 1690 万颗上升到 4263 万颗,年复合增长率达 36.13%。2016 年至 2021 年,中国车载摄像头的市场规模从 21 亿元增加到 8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6%。根据ICV Tank 数据,2025 年随着自动驾驶及车联网逐步落地,中国车载摄像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230 亿元,2021-2025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9%。 
以往多数燃油车摄像头多为倒车影像(一颗后视摄像头),以及 360 度全景影像(四颗环视摄像头),对于像素要求比较低。目前随着汽车 ADAS 不断往 L2/L2+升级,搭载摄像头个数及种类也不断提升,为算法分析提供数据基础。现有车载摄像头包含内视、前视、后视、侧视、环视五类,最重要的前视摄像头更有单目、双目、三目多种。同时车载摄像头的功能由成像(记录画面)升级为感知(准确捕捉对象),像素突破到 8M 水平。

量:汽车智能化驱动车载摄像头需求提升。
(1)渗透率:据我们统计,2022 年 1-11M 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为 54.2%(其中 L1:17.1%,L2:33.7%,L2+:3.4%)。我们预测 2025 年之前,辅助驾驶配置向 L2/L2+级别升级(ADAS)将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我们预测 L0/L1 级车型将向 L2 升级,L2 以下级别渗透率将由 2021年的 71.6% 下降到 2030 年的 29.3%,而 L2 级别智能驾 驶渗透率将由 2021 年的 28.4%上升至 2030 年的 59.9%,L3 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取得一定的突破。
(2)单车摄像头:据Yole Development,L1 级自动驾驶车辆搭载摄像头平均单车 2 颗,L2 级平均单车 2-5 颗。而以 L2+高端车型为例,特斯拉搭载 8 颗摄像头,蔚来 ET7 和理想 L9 均搭载 11 颗摄像头,小鹏 G9 搭载 12 颗。至 L3 级平均单车搭载摄像头数量最多将达到 15 颗。因此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并且 L2/L2+/3 占比逐步增加,对车载摄像头的需求将逐步扩大。 
价格:随像素升级、技术完善,短期内摄像头价格或将走高。
升级像素可以:1)增强探测距离和视场角。据蔚来官网,加装 8M 摄像头后对车辆探测距离从 229m 提升至 687m;2)高分辨率摄像头还具备更高的动态范围(HDR)和更优的 LED 频闪消除功能(LFM)。
据九章智驾,目前前视镜头主要往 8M 突破,后视、侧视往 5-8M 升级,环视镜头和舱内镜头往 2M 发展。我们看到目前特斯拉 HW3.0 平台将切换到 HW4.0 平台,摄像头像素由120 万增加到 500 万;国内众多 L2/L2+车型的主要方案供应商(包括 TIER1、软件供应商、整车 厂)已经在布局 8M 摄像头。据九章智驾 ,1.2MP/5MP/8MP 摄像头均价约150/300/500 元。随高像素应用增加,摄像头 ASP 走高。
高像素摄像头方能满足 ADAS 自动驾驶技术要求,明确性高于普通低像素摄像头。目前的ADAS 辅助驾驶系统感知方案分为纯视觉方案和多感知融合方案,两种方案均要求摄像头像素提升以拓宽探测距离和精度,优化成像质量。目前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中 HW3.0 平台将切换到HW4.0 平台,摄像头像素由120 万增加到500 万;国内新势力采用多感知融合方案, 2020 年以来陆续加装或升级至 800 万像素摄像头。我们认为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会快速打开 ADAS 高端摄像头的空间,其景气度高于摄像头行业。 


03

产业链:镜头决定像素,是产业链关键环节 


车载摄像头主要由 CMOS 传感器、光学镜头、音圈马达、模组封装等构成。镜头处于车载摄像头的上游环节,涉及镜片加工及组装,据安森美,镜头占成本比重约 14%。ADAS 摄像头往往需要绑定自动驾驶算法,而镜头是决定摄像头像素的核心。目前 8M 摄像头需要将多枚非球面玻璃镜片与球面玻璃镜片进行组合,以减小像差,可以调整镜片曲率、直径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关注高端车载镜头厂商:车载市场以低端镜头为主,2020 年舜宇光学全球份额高达 32%, 8M 等高端镜头供应商有限。2020 年全球出货量居前的车载镜头供应商包括舜宇、麦克赛尔、富士胶片、电产三协、三力士、世高光等。镜头是决定摄像头像素的核心,由于过去车载摄像头对像素要求普遍较低,目前厂商的车载镜头绝大部分均集中在 2M 以下。

随着像素升级,镜头中需要结合的非球面玻璃镜片数量更多,对厂商的技术要求提升。目前全球范围内具有 8M 车载镜头量产能力厂商仅有舜宇、联创、欧菲光。欧菲光处仍处于下游客户导入阶段,而其余企业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建议关注联创、舜宇等已经完成车规测试和大批量客户定点的企业。 

1111.png1010.png

技术壁垒:车载镜头技术研发壁垒高,研发周期需 1-2 年。1)材质方面:车载镜头主要系玻璃镜头、塑料镜头和玻塑镜头三种。玻璃镜头在光学性能(如折射率、色散等)、机械性能(如表面硬度、耐热性等)均优于塑料镜片,相比玻塑镜头具有更高的透光性和耐热性,8M 像素的镜头一般均采用全玻镜头。
2)技术方面:球面镜片中央射入的光线与镜片边缘射入的光线的焦点不一致,会造成成像模糊的问题,所以需要多枚镜片组合以减小像差。非 球面镜头可以调整镜片曲率、直径等,可以对 球面像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成像质量。通常 1 片非球面镜片可以替代 2-3 片球面镜片,极大程度提升透光率。 
供应链壁垒:认证周期长,通过认证后普遍可以稳定供货 5-8 年。车载摄像头涉及驾驶安全问题,通常需要先由方案商或 Tier1 供应商的进行产品认证,再交付给终端客户上路测试,最后根据上路测试结果进行批量采购,认证周期长达 1-2 年。据联创公告,订单一旦确定后 5-8 年内基本不会有较大变动。因此越早完成认证并进行车型定点公司越具有先发优势。 

999.png模组:镜头厂商开始加入高端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车载摄像头的成本主要由 CMOS 传感器、光学镜头、音圈马达、模组封装等构成。镜头处于车载摄像头的上游环节,涉及镜片加工及组装,模组则处于下游环节,包括镜头、图像传感器 CMOS 以及 ISP/DSP 的封装。 
镜头厂商以光学技术优势承接模组业务趋势显现。传统车企对摄像头模组像素要求较低,由 Tier 1 厂商直接封装后出货给 OEM。然而随着造车新势力开始布局“全栈自研”,选择直接绕过 Tier1 对接零部件厂商,带来产业链结构重塑。
我们认为随着像素升级:1)摄像头模组封装技术难度加大。2)绑定 ADAS 自动驾驶算法,对镜头及模组光学参数(消热差、焦点等)要求高。尽管目前部分 Tier1 在自研 8M 摄像头模组,但镜头厂商承接高端模组业务更具优势。 
目前车载镜头厂商舜宇、联创具备多年的手机摄像头模组先进封装技术积累和现成的封装设备,以及先进的光学理解,已经逐步开始承接车载镜头模组,尤其是 8M 模组业务已实现量产。我们认为未来高端车载摄像头模组份额将开始向镜头厂商转移。截至目前,舜宇(2020 年实现 8M 摄像头量产并上车极氪 001、小鹏 G9 等)、联创(2022 年 8M 模组已量产上车蔚来 ET7、ET5 等)、欧菲光(8M 模组产品也于 2022 年 11 月宣布将搭载高合HiPhi Z)。 

04

激光雷达:预计实现从1 到N 拓展,补盲雷达开启上车元年 


预计2022/2023 年我国乘用车搭载的激光雷达出货量分别达到 16 万颗/64 万颗,至 2027 年有望突破 1300 万颗,对应 2023~2027 年 CAGR 为 143%。我们根据 Marklines 汽车销量数据测算,2022 年图达通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4.9 万台,速腾聚创约 4.4 万台,大疆览沃约 1.4万台。 
2022 年是激光雷达量产元年,2023 年我们认为激光雷达仍有快速增:(1)随着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 P7 改款、蔚来全新 ES8/EC7 等车型 2023 年内交付,产业有望注入新的发展动力。(2)蔚来 ES7/ET7/ET5、小鹏 G9、理想 L9/L8 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于下半年方开始陆续交付,2023 年将经历完整交付周期;以及随着 2023 年原搭载激光雷达车型销量环比增长,有望持续贡献可观销量;(3)补盲激光雷达新品上车元年,多感知融合方案进一步完善,预计 2023 年下半年开始陆续量产。 
“前视激光雷达+侧向补盲雷达”成为 2023 年激光雷达新产品组合。补盲激光雷达为近场探测设计、外观纤巧灵活、兼具超大的垂直(>75°)与水平视场角(>120°)、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其作为当前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的有利补充,能实现前视激光雷达仅 120°FOV 的不足,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完成汽车 360°水平视场覆盖。 
在 2023 年 CES 大会上,我们看到参展的激光雷达厂商均推出“前视+补盲”产品解决方案,包括 速腾聚创“M1+E1”、一径科技“ML-Xs+ML-30s+”、镭神智能“CH32R+LS 系列” 等,以及图达通之前推出的“Falcon+Robin”组合。亮道智能众号,截止 2022 年 11 月 2日FT120 已经获得了多家主机厂总计超过一百万台的定点,预计2023 年下半年量产交付。激光雷达厂商陆续公布补盲雷达新品,有望开拓 2023 年激光雷达新局面,推动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快速发展。 

888.png

777.png

产业链:激光雷达快速量产,关注激光驱动芯片及发射模组厂商 
激光雷达主要由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扫描模块构成。再细分可分为激光器、探测器、发射/接收光学系统、模拟前端、电机等,其中激光器、探测器为激光雷达核心组件。从成本结构来看,激光器、探测器、激光驱动芯片以及模拟前端芯片占据成本核心。根据汽车之心数据,激光雷达总成本中分立收发模块占比约 60%;其次人工调试成本占比约 25%。控制模块、机械装置等合计占比约 15%。

666.png激光雷达产业链中,我们建议关注激光雷达发射端激光芯片及发射模组厂商。 
1)发射端激光芯片:目前国外厂商 ams Osram、Lumentum 等在全球激光雷达发射端激光芯片领域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国产厂商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伴随国产厂商长光华芯、纵慧芯光等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有望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
2)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发射模组是激光雷达核心上游组件,目前国内厂商炬光科技已实现向大陆集团等厂商批量供应发射模组,根据炬光科技 2022 年三季报,公司积极推进激光雷达及新兴汽车光电子业务的全球客户与应用拓展,已有多个汽车中游模组和上游元器件项目正在推进,客户群体有望持续开拓。 
555.png05

智能座舱域:大屏及多屏化是未来智能座舱重要发展方向 


渗透率:2023 年大屏及多屏化趋势有望进一步提升 
多屏化:据 Digitimes,2021 年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达 183.4 百万片,预计 2027 年出货量可实现 255.5 万片。分结构来看,2021-2027E 抬头显示和后照镜出货量增速快,CAGR 预计分别为 15.7%,18.4%;中控台和仪表盘出货量增速相对较缓,CAGR预计分别为 3.7%,7.7%。总体来说多屏化增长趋势明显。 
444.png
大屏化: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2022 年 1-9 月中国市场乘用车 10 英寸及以上中控显示屏搭载交付量为 761.73 万辆,同比增长 21.78%。参考 2022 年 1-9 月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1487.5 万辆,10 英寸及以上中控显示屏及副驾驶娱乐屏渗透率分别为51.2%。 
显示屏:座舱乘员需求多样化,驱动座舱大屏化及多屏化 
新能源车企开始主打品牌定位,定位客户群多样,包括多胎家庭、年轻群体、女性受众等,整体智能座舱体验正在快速改善加强品牌特性,提升乘员出行体验。我们认为屏幕大尺寸化及多屏交互是构建智能座舱生态首先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短期内快速提升座舱体验的重要路径。目前车载显示屏行业应用主要可以包括仪表盘、中控屏、副驾驶及后排娱乐屏、以及新兴的 HUD 和电子后视镜。 我们觉得 L9 是领先的智能座舱生态代表车型之一,有望引领智能生态发展潮流,以 L9 为例,其“五屏三维交互”打造了舒适度较高的舱内家庭影院。 
大尺寸化增加观影效果,多屏互动功能增强车内娱乐体验。随着特斯拉 15-17 英寸中控屏开启了大屏化的趋势,逐步为消费者所喜爱,大屏化可以更好的增强屏幕显示效果,从而增加娱乐体验。多屏联动可以将驾驶员与乘客屏幕分开,实现乘客屏幕的个性化定制,能够增强车内影音娱乐体验和信息服务能力,提升驾控体验。例如,理想 L9 搭载的多屏系统,包括 Mini LED 安全驾驶交互屏、13.35 英寸 HUD 以及 15.7 英寸 OLED 中控屏、副驾驶和后座娱乐屏幕。后三块屏幕可以同时播放相同内容也可以分开独立操作,乘客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屏幕是座舱娱乐的接口,在屏幕基础上才能便捷开展 AI 交互、外接设备、内容播放、座舱调节等大部分座舱功能。(1)AI 交互:L9 安装了 3D ToF,通过屏幕感应,乘客可以实现手势控制,操控多种功能。(2)内容播放:通过屏幕控制分区语音交互,以锁定音区,减少其他语音输入的干扰,理想 L9 正前(中置)、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左后、右后各有一个声道,如驾驶员听车载导航和音乐时,后排可以观看电影,实现“互不打扰”。(3)外接设备:L9 可以支持 switch 直连投屏。(4)可以通过屏幕操控空调、按摩椅、并进行导航等。
333.png
产业链:关注龙头面板及模组一体化公司 
目前的车载显示屏生产流程主要系由面板厂商生产出 LCD/OLED 等面板,再由模组厂将面板和背光、PCB、IC 触控等模块进行组装,最后由 Tier 1 厂商进行座舱多屏集成。随着汽车软硬件解耦趋势加强,造车新势力开始直接与模组厂商合作定制汽车显示屏,以满足其差异化的定制需求。传统 Tier 1 的业务开始逐渐被侵占。 
看好龙头面板及模组公司。面板是车载显示屏核心组件及技术关键,据全球数据中心观察引用的 Omdia 数据显示,1H22 全球汽车电视市场 Top3 分别为:LG 显示(19.7%)、京东方(16.3%)、夏普(14.2%)。我们看好龙头面板以及模组一体化厂商,背靠优质面板产能及坐拥关键触控模组技术,实现份额稳步提升。同时在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结构扁平化趋势中,具有直接深度绑定 OEM 的机会。

222.png

06

AR-HUD:HUD 需求持续提升,国产厂家有望从中获益 

HUD(Head-up-Display)又称抬头显示,在汽车中使用投影的方式显示行驶关键信息。驾驶员无需转移视线即可查看驾驶辅助信息、导航信息、检查控制信息以及ADAS 信息等,帮助驾驶员集中精力观察路面情况,减少视线离开路面的时间,提高驾驶安全性。同时可避免眼睛焦点在汽车仪表盘与道路之间频繁切换,减少瞳孔调整频率,缓解眼睛疲劳。 
2021 年我国前装HUD 市场规模29.6 亿元,W-HUD 目前是主流,AR-HUD 为未来趋势。根据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1 年我国前装 HUD市场规模约29.6 亿元,其中 W-HUD 占据约82%的市场份额,处于主流地位,AR-HUD 占比则为 16%,尚处于起步阶段;
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前装 HUD 市场规模将达到317.4 亿元,CAGR 81%,而AR-HUD 占比也将达到62%,成为主流市场。从搭载量渗透率上来看,根据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前装HUD 渗透率约 5.8%,AR-HUD 渗透率仅 0.3%;预计到 2025 年整体渗透率有望达到45%,AR-HUD 渗透率也有望提升至 18%。 


作为极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综合性展会,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将于2022年9月7-9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六展覆盖信息通信、激光、红外、紫外、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智能传感等版块,并着力光电行业和下游九大应用领域之间打造集品牌展示、商贸洽谈及高效维护及开拓客户关系为一体的专业交流平台。 
111.png

参展咨询:

电话:+86-755-86290901

网站:www.cioe.cn


  • 展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 更多展会资讯请加
返回顶部